纵观全球行业,医药行业成为了世界所公认的容易发展电子商务的行业。作为我国四大重点技术创新产业之一,医药行业不仅仅是技术密集程度高,同时也是投入多、效益好也伴随着大风险的国际性产业。随着时代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与普及,药品网络营销将会是未来信息时代中,医药流通的最佳方式。
以药品电子商务的先驱美国为例,全国上网人数中有占到60%的网民在网络上查询过医疗保健相关资讯以及购买过医药保健品。目前,全美网上药店达到一千多家,与医疗保健相关的网站接近两万个。药品互联网销售已经成为药品行业主要增长点,美国的全球药品交易网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将供应商和医院、药房以及门诊部相连为一体,美国网上药店的销售规模已经占到了整个医药流通领域的30%。
虽我国进行药品互联网销售起步较晚,但当前也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医药行业电子商务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015年医药终端市场总体规模13775亿元(按零售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7.6%,零售药店市场规模为2260亿元,同比增长11.6%。网上药店2015年药品销售规模30亿元,增速为57.9%,药店迎来新的增长期。
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必然面临诸多壁垒,而将来这些壁垒的克服还取决于政策的走向、 民众观念的改变以及整个产业中参与各方利益的博弈。但应当认识到,在技术加速更迭,产业以及运营模式快速更新的情况下,企业善于把握未来并勇于行动已经越来越重要。现通过医药行业在国内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够带动大家关于医药电商和在线医疗的思考与探讨,把握风向,抢占先机。
趋势一: 预期约1500 亿的医院与零售终端空间将转换至线上
一旦处方药政策放宽之后,现有药品空间将有望在医院以及零售终端渠道进行转换到网络终端:
医院终端: 将有约700亿的门诊药品转换到网络终端,特别是门诊非注射药品以及门诊OTC 药品。
零售终端: 约800亿的零售终端将转化到网络终端结果表明,最终网络终端的药品转化后的份额将从100 亿提升至1500 亿元,占整体市场10%,使医药电商市场迈入发展新阶段。
趋势二: 医药电商将促进价值链上各环节的重构
传统医药行业价值链中,制药企业具有较高的定价权,药品批发企业集中度较低且多层代理( 全国级,省级,市级) 较为复杂。医院则普遍存在“以药养医“的情况,压缩了药店的盈利空间。价值链终端的患者处于极不利的被动地位,饱受高药价的煎熬。而医药电商的发展将促进价值链上的生产、经销、配送以及终端用户环节的重构,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趋势三: 医药电商格局将朝有机结合、互惠共赢的模式发展
未来医药电商发展格局将取决于两个关键要素的交互作用,一是参与者对医疗资源的控制力度,二是企业是否能够引导流量转化。其中,对医疗资源控制力度核心涵盖了对上游药品的议价能力,整合下游医院以及药店的能力,掌握物流的能力,以及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而流量的建立以及转化则是医药电商模式中除了增值服务以及广告之外的主要变现途径之一。
趋势四: 医药电商将促使线下企业转型
2014 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2817 亿元,处于弱增长环境之中,个别城市销售规模出现负增长,不少药店出现亏损不得不减少开店数量,促使药企也开始剥离线下药店渠道。此外,拥有医药资源的药厂正展开线上布局,拓展其主营业务之外的收入,近期跨国药企如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上线天猫官方旗舰店,成为国内首个开设自营电子商务渠道的跨国药企。在政策开放的前提之下,对线下医药企业来说是机遇,能够拓展同时弥补现有销售渠道的不足,因此从线下转型到线上是大趋势。而面对线上转型,不同的模式的选择需要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定位而决定。
趋势五: 互联网移动技术将重塑线下医院运营和服务流程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医院管理的日益复杂,医疗信息化已经成为医院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就中国医院的信息系统状况来看,目前大部分医院虽然已经建立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但临床信息系统的实施比率还较低。医院对于信息的应用还局限于基本的财务和收费方面的处理,对于临床和服务流程的优化作用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医院没有动力开放内部数据,医院信息化存在“信息孤岛”问题,各医院系统相互独立,缺乏标准化的电子病历和业务流程,使得患者在医院和各级诊疗体系之间的转移手续繁复,阻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
趋势六: “以服务患者为核心”,互联网医疗将推动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重构
“以服务患者为核心”是互联网企业应当具备的思维模式。而围绕这一主题,互联网医疗企业将结合互联网、移动、传感技术,协调医疗服务体系中各方的核心诉求,建立起对接包括患者、医院、药企,社保等多方,让资源在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的全新的医疗生态系统。趋势七: 智能可穿戴设备深度融入健康医疗领域,硬件、软件以及相关服务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趋势七: 智能可穿戴设备深度融入健康医疗领域,硬件、软件以及相关服务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进入物联网时代,智能可穿戴设备作为将消费者、医疗健康服务、数据紧密连接的典型代表倍受关注。可穿戴设备可以方便地佩戴在用户身上或者整合到日常物品中,通过软件支持和后方平台和云端进行数据交互整合,监测用户生理状况和周边环境,让用户快速查看、得到预警或者分享信息。智能可穿戴设备具有可以解放双手、环境感知、便利、智能、持久以及专注的特性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新一代的智能硬件热点。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中国2013 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9 亿元,预计在2016 年将扩容至228 亿元。
趋势八: 医疗大数据将引领医疗体系进入智慧时代
医院信息化、区域医疗信息的共享以及移动传感技术的进步将带来医疗数据的爆炸性增长。而与此同时,商业保险和移动医疗企业的崛起,国家医保控费、药企研发营销以及医院医生提升效率的诉求也给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市场空间。医疗大数据的时代已经拉开帷幕。随着对于结构性和非结构性医疗数据(如医学影响、照片等)分析能力的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将实现从数据收集到数据分析再到数据应用的过渡,大数据将渗透到医疗体系的每个环节,改变每个参与主体,引领医疗体系进入智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