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使用某支付充值,结果不但充值失败,支付账户还被冻结了,网上不少用户纷纷对此进行吐槽,而张女士就是其中之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账户冻结 谁之过?上文提到的某支付是某电子商务公司的主要产品品牌,而该公司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于2011年3月成立,是一家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基于安全芯片的近场手机支付服务提供商,也是国内水、电、煤气、交通罚款等综合民生缴费的主要聚合者之一。
张女士是该支付的老用户,此前经常通过该支付方式进行网购付款,但其进行充值还是第一次,谁知,就是这第一次,让她“中招”了。在其通过该支付方式给手机充值100元话费时,连续尝试了三四次,均充值失败,APP上显示账户异常,随后,在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第二天,张女士电话联系客服,客服回复说,其账户是正常的,可能是APP方面的问题,建议其重新下载安装,并更改支付密码。然而,根据客服提示操作后,还是无法进行话费充值。
当张女士在线联系该公司客服后,得到的回应是“账户确实显示异常,可能是翼支付系统有问题,给误封了”。客服解释,按照规矩,得向给主管汇报后才能为张诺解封,并在24小时内电话联系张诺。但直到现在,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对此,无论是该支付公司的客服,还是该部门的值班班长,都认为封号之举定是“事出有因”,而且原因肯定在用户身上。
真的是这样吗?对此,各方人士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某法律人士认为,系统判定用户账户出现异常交易的具体细节并不属于商业机密的范畴,平台应该在服务协议中明确标注,在账户出现该支付客服人员举例的几种异常情况时,平台直接采取限制、冻结账户并非通常做法,一般而言,上述情况应采取要求用户输入验证码等方式,防止用户资金出现问题。
同时,也有人表示:对于提供即时服务的互联网服务商来说,响应用户投诉的时间设定为72小时,“似乎过于漫长,是很差的消费体验”。
知识链接: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产品所在国家以及国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更多资质许可申办问题,请与在线专员联系。